• 《毛泽东传》读后感
  •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6    阅读量:
  •                                                                       《毛泽东传》读后感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32101班周慧玲
     
         偶然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家不觉得奇怪吗,第一批00后居然开始读毛泽东了?”还有一个数据,2020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上半年图书馆借阅排行榜第一名是《毛泽东传》。有位网友说,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发现,老一代知识分子低估了现代年轻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喜爱程度与接受程度,当学生主动学习和宣传时,他们很惊讶,表示“我们只从教导下一代接受这个思想的角度来教育年轻人,从未想过如何教育接受这些思想的年轻人去发展。”我同样这么认为,并且觉得很有意思。不仅仅是网友的观点有意思,其实细细去品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伟人的思想也特别有意思。于是,我拿起了《毛泽东传》。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七绝·改诗赠父亲》少年毛泽东的鸿鹄之志
         1893年,农历癸巳蛇年,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富农家庭里,随着一声啼哭,家主毛顺生喜获一名男婴,并为他起名为:泽东,没人能料到一位光泽大海、普照东方的伟人已经在此诞生,一个改变华夏大地历史走向的领袖,就这样出生在了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村中。
    毛泽东为长子,毛顺生对他没有疼爱呵护,反而要求严苛。毛泽东在六岁时便开始务农事、干粗活,毛顺生要求毛泽东学习私塾先生的四书五经、熟练写字记账,在未来继承家业即可。毛泽东对四书五经的学习虽然不喜,可依旧踏踏实实进行学习,这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民族文化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还读了不少世俗意义上的“闲书”——《水浒传》《盛世危言》,因此对于父亲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他无比鄙夷甚至是厌恶,这在那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已经渗透到民众心里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以致于他和父亲的对抗乃至“战争”持续不断:逃课、争吵甚至是以死相逼,反抗权威的种子已经在毛泽东少年的身体中萌发,谁也不曾想到这颗种子在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棵荫庇中国人民的参天大树!
        随着毛泽东年龄的增长,他对更宏大、更先进知识的渴望也在与日俱增,当他了解到中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他的心早已不在韶山冲这一隅,正如他所写的“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他对更广阔天地的渴望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父亲毛顺生意识到了这一点,责骂他“不守孝道,不务正业”,为了将他的心栓在韶山的土地上,在他14岁这年为他包办婚姻,迎娶罗氏,罗氏比毛泽东大三岁,出落的美丽聪慧、秀质可人,且为人贤淑、通情达理,可毛泽东一丝心思都没有放在儿女情长上,只是不断追求先进思想,渴望离开韶山。
    终于,在他17岁这年,他选择踏上新的求学之路,探索一条拯救国家于危亡的道路,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离开之日,他在父亲的账簿中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个仅有17岁的少年竟已有如此轩昂宏伟之气概,同龄人与他的差距不言自明,他已峥嵘初露。我似乎也看到了少年毛泽东的背影,似蛟龙入海,似凤舞燎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青年毛泽东的厚积薄发
         青年毛泽东辗转多地,从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到湘乡驻省中学,再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贯穿始终的是他持续学习的热情、约束自我的严格和对自己清晰明确的认知。
    他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经历让我记忆尤为深刻,他深知自己对自然科学兴趣寥寥,于是对所有认为无用的自然科学考试,他都不去考试甚至是接近零分,并且认为在校的学习对自我成长有限,于是坚持去往数公里外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常常是一摞书、一块饼便能阅读一整天,他人对毛泽东的评价丝毫动摇不了他选择的道路。在我看来,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是孤独的,在其他大学生沉迷于恋爱享乐的校园生活时,毛泽东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怪人——不修边幅、举止行为另类、言语令人费解,动辄便是国家政治、民族存亡,然而他这半年如一日的苦行僧式的学习也在后来被他认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奠基时光。
        对他而言,无论是校园时光还是革命征途,都被他认为是寻找救国大道征程上的风景,他从未忘记当初离开韶山的初心,因此,在《新青年》杂志的吸引和杨昌济老师的搭桥下,他借钱来到了进步思想最为活跃的北平,开始了“北漂”生活,和其他七个人共同蜗居在一间租住房中。在理想之地北大做着图书馆助理员这一低微的职务,拿着一月8元的微薄薪水,三九严寒天,只得与其他七人共买一件棉衣轮流穿,这对一个已经25岁的青年而言是痛苦的,世俗社会所认为的成功——财富、功名、声望,于他而言,一无所有。
        来到北平的第二年,母亲文七妹去世,第三年,父亲毛顺生也因伤寒离世,毛泽东作为家中长子,义无反顾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要肩负何等大的压力!在北大,他遭人蔑视,月薪是毛泽东60余倍的留美海归博士胡适曾轻蔑说到:“毛泽东根本谈不上是我的学生,他就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而已,他的水平根本够不上北大。”毛泽东也曾辛酸的讲述起这段经历,说到:“我曾打算和他们攀谈政治文化问题,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读到这里时,我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代入到毛泽东的处境中,我感到莫大的悲伤与焦虑:家中有诸多事务,自己身在北平又位卑言轻,年龄已近而立,我该如何破局?然而毛泽东将这一段时期称作: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反而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厌其烦的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拜访一位又一位学者,乐观主义似乎铭刻在他的基因中,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能发出“北海的坚冰消融,梅花盛开,这是对我的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这般积极动人的话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毛泽东十余年的积累蛰伏,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五四运动后,逐渐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他,义无反顾的追随李大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湘江评论》的创办让他在湖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加强。1921年,他没有错过中国历史上那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他作为湖南地区的代表参会,并在后来成为湖南地区工人运动的领导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受到孙中山先生鼓励的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在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高昂口号中,他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1925年的深秋,他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写下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诗词,这一时刻,我仿佛看见一轮红日在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这将会是属于他的时代!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壮年毛泽东的豪情万丈
        1927年突然发生的反革命政变让推到三座大山的理想进入寒冬,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掀起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序幕。
        此时对大多数共产党人来说,革命的前途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渺茫的,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强大、一次次反围剿的失败极大地挫伤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心。就在这时,毛泽东站了出来,过去十余年的书籍知识积累与多年对中国农村的实践考察,让他深刻的明白“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农民阶级的力量”,于是他开创性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长征路上的一次次战役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哪一次不是险象环生?哪一次不是党的生死攸关?在他的带领下都一次次化险为夷,保留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令众人折服。
         终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绝对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也在他的领导下日益受到人们拥戴,逐渐走向壮大,后来的历史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解放战争,实现大陆统一;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三大改造,实现一五计划,让中国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初步形成工业体系等。
         回望毛泽东一生的历程,他称得上是“旧时代最后一位伟人,新时代第一位伟人”。看书的时候,唯一想做的便是沉浸于毛主席的角色,他是怎么确立人生志向的呢?他是怎么看待个人命运、社会发展、民族未来以及历史走向的呢?他是否也在某个夏夜憧憬无垠的星空?从平实走向厚重,从平凡走向神话,越读心中越发敬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习近平同志曾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我浓墨重彩着眼于毛泽东的少年青春时光而不是他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的就是这个原因。我更愿将毛泽东称作是一位“乐观、坚定的奋斗者”,他也不是生来便料事如神、领导有方,而是在追梦途中坚定理想、持续学习,从他的诗词中看不见抱怨的文字,永远都是积极昂扬、保持对革命的乐观心态!
         对于我,以及所有00后而言,在出生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了,我们对于毛泽东的认知是从电视、课本、以及爷爷奶奶口中了解到的。我们生在好时代,长在红旗下,国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吃的饱、穿得好,我们年轻人的学习、生活与毛泽东时代的艰苦朴素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永远指引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的道路上砥砺奋进,毛主席的光辉将永远指引新一代青年在青春道路上不断前行!
        所以说,00后开始读毛泽东了,很难理解吗?

    Copyright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20011007号

    展开